习近平同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通电话******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20日晚应约同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通电话。
习近平指出,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是中德关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在中德几代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德关系总体保持了向前向好的大方向,两国成为全方位战略伙伴。中德关系发展有着深厚民意基础、广泛共同利益和丰富成功经验。只要双方坚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中德关系就一定能够走得正、走得稳、走得远。中方愿同德方一道努力,推动中德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开启中德关系未来成功的50年。
习近平就下阶段中德关系发展提出三点意见:
首先,双方应该坚持正确的基本认知。中德始终是对话的伙伴、发展的伙伴、合作的伙伴、应对全球挑战的伙伴。双方要继续通过对话凝聚和扩大共识,以建设性态度管控分歧,继续充实伙伴关系内涵。
第二,中德合作务实开放,这是双方关系应该坚持的最重要特色。过去50年中德贸易额增长了870倍。双方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合作成果,加强市场、资本、技术优势互补,做大汽车、机械、化工等传统领域合作,挖掘服务贸易、智能制造、数字化等领域合作潜力。中方对在华投资的德国企业一视同仁,希望德方为中国企业在德投资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第三,引领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这是中德双方应该共同努力的方向。中方支持欧盟战略自主,希望欧方坚持中欧互为战略伙伴的基本定位,坚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务实合作、互利共赢,坚持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希望德方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同中方一道,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
习近平强调,中方愿同德方在应对后疫情时期经济复苏乏力、气候变化、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等全球性挑战方面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
施泰因迈尔表示,非常高兴在临近岁末之际同习近平主席通电话,我至今对4年前访华的情景记忆犹新。今年国际形势经历了非同寻常的风云变幻,又恰逢德中建交50周年。50年来,德中关系日益紧密,内涵外延丰富广泛,合作成果非常丰硕,给双方人民带来了福祉。德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德方愿同中方认真回顾总结过去,规划展望未来,本着相互尊重、开放包容的精神,不断推进德中关系进一步发展。我对未来德中关系光明前景充满信心。德方愿同中方加强交往沟通,适时举行新一轮两国政府磋商,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就地区热点问题保持密切磋商协调,更好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促进世界经济恢复增长等共同挑战。德方赞赏中方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成功作出的重要贡献,也愿积极促进欧中关系的发展。
双方还就乌克兰危机交换了意见。习近平强调,中方坚持主张劝和促谈,认为危机长期化、复杂化不符合各方利益。中方支持欧方展现战略自主,引领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架构,实现欧洲大陆的持久和平和长治久安。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1日 01版)
普京:提高国防能力 继续实施大规模社会经济规划******
中新社莫斯科1月11日电 (记者 田冰)俄罗斯总统普京11日在政府工作会议上表示,2023年俄罗斯将解决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保障的所有问题,同时继续实施大规模社会经济规划。
据克里姆林宫网站消息,普京当天以视频方式主持召开2023年首次政府成员工作会议,对去年政府工作作出积极评价。他强调,俄罗斯要确保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提高国防能力。俄罗斯将解决与特别军事行动参与武装力量保障相关的所有问题,同时将继续实施大规模社会经济规划和计划,以提升民众福祉,彰显俄罗斯巨大发展潜力,拓展俄罗斯对外联系。在此方面,俄罗斯拥有充足的资源。俄罗斯需要不顾外部压力和威胁,在不久的将来绝对实现与主权、独立发展相关的目标。
普京再次强调2023年政府工作的六个主要领域。主要包括扩大对外经济联系和兴建新的物流走廊;在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以及住房和公共服务领域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提高俄经济技术能力,刺激新行业发展开放,增加就业机会;加强国家金融主权,是扩大在高科技公司、工业、农业和其他领域投资的首要条件;制定经济政策措施,促进民众实际薪资和收入增长,加大对有子女家庭的社会支持力度,确保进一步减少贫困和不平等;关注解决人口领域的尖锐问题,提供和改善医疗卫生保健,提高人口出生率。
此外,普京在会上表示,去年俄罗斯的金融、银行系统以及经济状况整体保持稳定,并在积极发展,这一势头在2023年将继续得到保持。(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