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就业优先,要理顺四个机制******
作者:梅伟惠(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副主任)、邵頔(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当前,高校毕业生已经成为新增的就业主力。确保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既是受教育者顺利实现从校园到职场过渡的关键事件,也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有必要理顺以下四个机制。
构建适应需要的能力发展机制
2022年第三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指出,“随着人工智能、自动化和结构转型重塑全球就业格局,创造以人为本的体面工作将成为更加艰巨的挑战。”在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重复性的、机械性的工作将有很大可能性被人工智能取代。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自动化时代的劳动力转移》报告通过分析自动化浪潮下不同国家11个行业大类的岗位需求变化,指出至2030年全球将有3.75亿人口面临重新就业的挑战,需要学习技能,其中中国占1.02亿左右。
新一轮产业革命对大学生的数字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系统思维能力、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机构需要将就业创业力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能实现人力资本投资的有效转化。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面向2030和2050的高等教育绘制的六大变革方向,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是仅仅给高校毕业生传授一次就业或二次就业所必需的技能,而是需要高等教育作出系统性变革:一是提供平等和可持续的高等教育入学途径;二是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学习体验;三是推动跨学科、学科内的开放与交流;四是为青年和成年人提供终身学习的途径;五是构建多样化和方式灵活的综合学习体系;六是以技术赋能高校的教学与研究。
搭建共同参与的机会供给机制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等各利益相关方应通过共同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将高校毕业生群体列为就业关注的重中之重,相继出台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参军入伍、学术深造等政策,以人为本,分类引导,不断拓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同时,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释放新的就业潜能。
高校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是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教育教学培养方案,让高校培养与社会需要接轨,以就业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缩小供需矛盾;二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抓住数字经济和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契机,以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三是进一步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通过实习、见习、实践和大规模、高质量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高校毕业生为就业做好准备;四是主动联系企业开拓优质用人单位市场,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和渠道,提高岗位供需的匹配度和有效度。
健全保障帮困资源补偿机制
当前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23.06%左右,其中不少人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劣势。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提出了要求,我们要着力完善资源补偿机制,帮助困难毕业生群体顺利就业,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公平。
针对困难毕业生群体,一是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包括经济资助体系和帮困助学体系,完善就业困难帮扶长效机制和预警机制等,实现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全生命周期关照;二是采取精准指导和精准帮扶工作,实施“一生一档”和“一生一策”,针对就业困难个体开展有效帮扶结对、岗位定点推送等服务工作;三是充分发挥朋辈互助和榜样激励的作用,提高帮扶有效性,提升就业群体的自我认同感;四是通过提升就业能力、加强招聘服务、提供财政补贴、完善社会保障,重点帮扶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等困难群体顺利实现就业。
完善就业观念和就业心态调整机制
从全球趋势看,就业压力的增大催生了一大批“既不就业也不接受正规教育或培训”的“尼特族”(NEET, 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 Training)青年。在经合组织国家中,平均大约有16.1%的18~24岁青少年为尼特族,而在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意大利和土耳其,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25%。尼特族青年不仅错过了当下的学习和就业的机会,而且可能对其长远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如较低的就业率和较低的收入、较差的精神状态和较大的社会排斥等。
“慢就业”风潮近年来也在我国高校毕业生中兴起。社会和高校应该正视这一现象,一是要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就业过程中的作用,营造积极的就业心态,切实帮助学生缓解现实焦虑,切勿好高骛远,同时也避免就业“内卷”,提高抗挫折能力;三是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精准开展就业指导;四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作用,家校协同联动,杜绝“懒就业”“怕就业”等现象。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0日 15版)
今天19:50,浙江卫视美好跨年夜致敬每个全力以赴的你******
随着2022年接近尾声,属于2023的新篇章也终于即将开启。今日, 2022-2023浙江卫视美好跨年夜节目单发布,为迎接新年的喜庆气氛再添一把火热。今年浙江卫视美好跨年夜,围绕“向美好,新篇章”,邀请行业代表、青春榜样和表演嘉宾共同用一首首承载记忆的作品致敬新时代奋斗者,让更多观众感知平凡中蕴藏着的伟大力量。
2022-2023浙江卫视美好跨年夜的舞台,不止是灯光与旋律交错的文艺空间,更是心与心交汇的情感空间。它将美好、奋斗、传承、坚守等精神元素串联起来,回应社会关切,凝聚情感共鸣。近日,美好跨年夜发布了一组“没有一个冬天不可跨越”主题海报,致敬那些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而持续拼搏的时代奋斗者。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卖员来去匆匆传递三餐温暖;交警在每一条平稳畅通的道路上风雨无阻守护前行;坚守在接诊大楼的医务工作者处理着百位数计的排号,为每一个生命护航……每一个平凡的个体虽然微小但却蕴含非凡的力量,无数微小的个体最终将汇聚成这个时代最美的注脚。
浙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集的“非遗大省”,是宋韵文化集大成之地。近年来,浙江卫视不断深入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坚持贯彻ZMG“以传播力先行推进高质量发展”理念,用电视语言打开浙系传统文化之窗、讲好中国故事,润物无声地将“最具美好感的视媒体”形象种在了无数观众的心里。今年美好跨年夜舞台上,观众可以从申遗成功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还可以欣赏古筝、竹笛、二胡等各展所能演绎“民乐巅峰对决”,更有首位宋韵数字人“谷小雨”惊喜亮相展示宋韵文化的别样风采……浙江卫视美好跨年夜为传统文化搭建舞台,将美学精神与人文故事巧妙结合,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
本场晚会还邀请华语乐坛的多位实力唱将,组成了触达老中青视听审美的顶级音乐舞台,以经典传唱的艺术方式贯穿起过去、现在和未来。杨丞琳和和童声合唱团演唱《一千零一个愿望+暧昧+年轮说》与张栋梁的经典联唱《小乌龟+北极星的眼泪+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各自自带“回忆杀”的怀旧组曲足以让人一秒回忆起青葱岁月。GAI周延和孟佳将用《华夏》与《东方》演绎出不同视角的国风中华魂;希林娜依•高联动唢呐版《大圣》可谓新意十足;郑云龙与宋轶的《水调歌头》会与以往的版本有何不同?此外,范丞丞、董思成等歌手也将带来各自的最新舞台,万妮达、乃万合作的方言rap串烧则能带领观众感受方言音乐的魅力。更有尚雯婕、唐汉霄、王赫野等实力唱将一同用歌声为这场全年龄向的跨年狂欢增添美好动力。
浙江卫视多档王牌综艺的嘉宾阵容也已官宣加盟,他们将以怎样的方式唱响一首首承载年代记忆、让心灵穿越时空的歌曲?在《奔跑吧》节目中贡献出梦幻舞台首演后,蔡徐坤这次又将带来全新的《Hug Me》跨年舞台。究竟他们会为观众带来怎样的惊喜?更多精彩,尽在今天19:50顾家家居2022-2023浙江卫视美好跨年夜。让我们在2022年的最后一个夜晚,与浙江卫视一起奔跑向美好,开启新篇章!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